记得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生命,对每人来说都是无比珍贵。生存还是死亡,是人们最不愿提起的话题,面临死亡的人是多么的无助,他们并不想死亡,这时,他们多么的希望有人去帮他们,帮助他们逃脱死神的魔爪。
心肺复苏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今年9月份,我们医院按照集团公司素质能力提升等三个文件学习要求,积极组织了心肺复苏岗位技能练兵比赛活动。说实在的,进行心肺复苏这也是我第一次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第一次实际模拟操作心肺复苏,在28年前,我在泰安卫校学临床医学和在中心医院实习时候,听课堂老师和临床医师们讲过这方面的基础知识,但是一直没有实际操作和演练过。8月份进行了心肺复苏理论知识考试,9月中旬,天气非常炎热,医院的白衣天使降们坚持天天下午在三楼会议室进行模拟心肺复苏演练,我也积极参加了比赛前的刻苦模拟学习。医务人员对着一个假病人做心肺复苏:先在病人耳边呼叫,看是否有意识。若没意识,再用手感受病人的大动脉是否有脉搏。若没有脉搏,则说明病人的心脏已停止,便要进行心肺复苏,先检查环境是否适合,病人垫在背后的东西不能太软,然后解开衣服,再定位,右手叠至左手手背上,左手五指扣住右手,身体和手呈垂直,利用腰向下的力量有节律的按压病人的心脏。按压30下后,观察病人是否有反应,再看病人有没有呼吸——看病人胸部是否有起伏,是否有气流从病人口鼻腔流出。若没有呼吸,则要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先要检查口腔是否有异物。口腔若有异物,则用纱布缠住手指,掏出口中异物,后再用右手将病人下颌抬起,用左手按住病人额头并捏住鼻子,用口腔将病人的嘴完全包住,向里呼气,然后抬头,松开捏住鼻子的手,再循环,做两次后,直接做30次胸外按压,再口对口人工呼吸,一次循环5次便完成了。
我想,现实生活中,救人不仅仅是医生护士的事,而是人人有责,每个人都能成为天使。通过系统学习心肺复苏知识让我深知,心搏呼吸停止后,人体血液循环终止,全身器官组织出现缺血缺氧,尤其脑细胞对缺氧非常敏感,一般在血液循环停止后4-6分钟大脑即发生严重损害,甚至不能恢复。在常温下,心搏停止3秒病人感头晕,10-20秒即发生晕厥或抽搐,60秒后瞳孔散大,呼吸可同时停止,亦可在30-60秒后停止,4-6分钟后大脑细胞有可能发生不可逆损害。因此,必须在心搏停止后立即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复苏越早存活率越高。4分钟内可有50%被救活,4-6分钟开始复苏约10%被救活,超过6分钟存活率仅4%,数十分钟以后进行复苏存活率更低。
我曾经看到的一篇报道,2018年7月19日辽宁锦州南火车站一位81岁老人突发心梗倒地,听到求助广播后,正在等车的锦州医科大学学生丁慧即刻冲到老人身边,跪在地上为老人进行了心肺复苏,最终老人转危为安,恢复意识,被送往医院。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对我来说,我由不会,再到一点点的熟悉,再到一点点的得心应手,在胡院长及医护人员的协助下,我掌握了这项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取得的进步还是非常大的,真的非常有幸!
当下,随着集团公司改革步伐的加快和社会职能移交以及医保划归地方管理的逐步落地,2019年将是医院改革发展中极为不平凡的一年,也将是医院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 “四自”经营发展开局之年,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是医院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关系着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一是要增强服务质量意识。建立完善的组织及制度不断地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使全院人员充分认识到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之本、发展之本,是市场竞争的源泉。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医务人才队伍稳定是医疗质量的基础,是最根本的要素,要提高医疗质量,首先要提高人员素质。我作为支部书记是安全教育的第一责任者,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不断加强三个文件学习,加强业务知识、医疗安全、岗位安全等方面的学习培训,按照公司文件要求,积极开展私人订制学习培养,开展以师带徒活动,大力开展岗位技术练兵,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式配合业务院长抓好医务人员的培养,重点是加强“三基”、“三严”训练,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和水平。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积极鼓励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的拓展,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病人疾苦,让社区员工家属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省级诊疗服务,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四是不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让全体医务人员应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推行“优质、高效、低耗、便捷”的服务模式,降低医疗成本,减轻病人负担,提高病人满意率。
学习无止境,服务无穷期。每位医护人员也深知:患者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在人民的心中就有多重。所以每一位医务人员应时刻将南丁格尔“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牢记在心,将爱心和温暖更多的献给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