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光阴荏苒,步履不停。一年前,在肥城市委、市政府和肥城市煤炭发展中心的大力主导下,2024年9月25日,鲁中能源集团与鲁安能源集团签订协议,两家企业顺利完成整合。
一年来,集团公司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与精力,精准聚焦核心需求,大力开展井上下设备更新、系统优化和基础设施的升级,推行改革规范管理,强化学习提升心灵品质等,井上下环境有了较大改观,整体形象焕然一新,员工精神面貌不断提升,团队凝聚力与向心力显著增强,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氛围。
值此整合一周年之际,我们开设【整合一周年】专题,陆续在公众号上分专题编发整合一年来在安全生产、改革管理、心灵品质建设、民生建设以及各单位的发展变化和转变提升,集中展现整合成果,以此激励干部员工进一步统一思想,踔厉奋发,始终锚定“安全、效益、心灵品质”三大目标,凝聚奋斗合力,笃行不怠,勇创佳绩。今天推出第一期《加大投入 优化升级 矿井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过去一年,为迅速扭转被动发展局面,鲁中集团精准聚焦核心需求,严格遵循“先急后缓”原则,集中整合人力、物力、财力与精力,重点围绕井下井上关键环节,累计投入1.6亿元,全力推进设备更新、生产系统优化及基础设施升级,为矿井后续的稳定运营与高效发展夯实了坚实根基。
优先投入升级装备,实现矿井智能化从弱到强。接管前,矿井投入严重不足,安全生产缺乏保障,原有生产设备陈旧落后,且缺乏新型综采、综掘设备,难以满足高效安全的生产需求。接管后,虽面对煤炭市场低迷、资金紧张的压力,仍坚持优先保证安全生产的投入,投资4000余万元推进设备更新升级。仅用一年时间,便实现2个采煤工作面全智能化开采,新投用3套综掘设备,采掘效率较整合前提升20%以上。同步对中三通风机1#变频器升级改造,更换了功率单元及控制板、显示器等,提高了矿井主通风设备的可靠性。-350泵房安装了水泵集控系统、7300顶盘安装使用了灯光感应自动风门,关键系统均实现地面远程操作。一步步实现了采煤作业智能化、掘进作业机械化,以及皮带运输与泵房运转集控化,矿井的智能化、信息化与机械化水平随之显著提升。
聚焦运输线路改造,提升矿井运输从滞到畅。接管前,主井皮带事故不断,且运煤皮带宽度不足1米,运力严重受限,直接制约运输系统的整体生产效率。过去一年,公司聚焦矿井运输短板精准施策,针对皮带老化、设备落后等核心问题,累计投入13000余米新皮带完成全线路升级改造,同步新增3部单轨吊、7部蓄电池电机车,构建全方位运输保障体系。经集中整改,彻底破解了运输皮“故障多、运力低”的老问题,运输效率较接管前大幅提升,煤炭运输实现 “零积压”。
推进新副斜井建设,十年难题从拖到解。10多年前已有建设副斜井的想法,却迟迟没有动工。受此影响,大型设备无法整体运往井下,只能拆解下井再在井下组装,不仅额外增加人力与物资成本,还频繁延误工期,成为制约生产的大难题。接管后,公司布局长远发展,计划投资3000 余万元兴建新副井,此项目正在加快施工中,并配备两部锂电池单轨吊。待项目建成后,将彻底打破“大型设备无法整体下井”的十年瓶颈,实现综采支架等大型设备整件入井直接投用,这一突破既能减少拆解、运输、组装等中间环节、降低安全风险,又能压缩设备投用周期,为后续产能释放奠定基础,成功解决了矿井十多年来想做却未能做成的关键难题。
减少中间环节,实现供电排水系统从繁到简。接管初期,供电线路冗余、环节繁杂;排水系统能力不足,管路上水受限。一年来,公司对供电系统进行“瘦身优化”,拆除原电厂地面配电室与井下-57变电所,减少供电中间环节,降低系统隐患;对排水系统实施“强效改造”,在-550泵房安装直排水泵并铺设一趟直排管路,提升矿井的抗灾能力;将-350泵房排至地面的两趟φ245管路升级为一趟φ400管路,彻底解决上水受限问题;同时推进泵房水泵效能提升,为-350泵房更换高效模块化水泵1台,为-10泵房增设主排水泵1套,使排水效率整体提高提升,系统可靠性大幅增强。
优化井下基础设施,实现环境标准化从差到优。接管前,各采区基础条件薄弱,标准化水平滞后,巷道狭窄,铁路铺设歪斜不均,水沟无标准盖板,风水管路、线缆吊挂杂乱等,存安全隐患,整体环境与标准化要求差距较大。接管后,按照“抓基础、提标准”的思路,大力推进矿井形象提升工程。对-10、-350水平大巷及各采区进行全面标准化整治:拓宽维修巷道,通行空间充足,矿车运输顺畅高效;重新铺设找直铁路,轨道平整对齐,矿车行驶平稳;新建并铺设标准盖板水沟,排水通畅,井下环境干净整洁;更新和重新吊挂风水管路、线缆,排列整齐规范。一系列举措落地后,井下环境有了较大改变,标准化水平持续提升,矿井整体形象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