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专题教育
文化生活
 
【学讲用】新查庄公司“日行一善”践行《弟子规》案例摘编

 

发布日期:[2025/10/4 9:32:25]   信息来源:

 
  

综合办 高飞


一次休班去菜市场,见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在台阶前驻足。装满蔬菜的布袋挂在臂弯,她试着抬了抬脚,却因台阶太高不敢迈步。我立刻想起《弟子规》的教诲,赶忙上前轻声说:“大娘,我帮您吧!”接过大娘手中的布袋,再稳稳扶住她的胳膊,慢慢帮她走下台阶。大娘攥着我的手连声道谢,还执意要从布袋里拿出一把刚买的青菜塞给我:“孩子,这菜新鲜,你带回家尝尝,也算大娘谢你的。”我婉拒了她的好意,看着她安全走到路边,才转身离开。原本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让我心里格外踏实。后来每次路过菜市场,那位大娘总会笑着和我打招呼,有时还会特意留一颗刚买的苹果给我。这让我真正懂得,你对他人的每一份善意,都会化作温暖的反作用力,悄悄回馈到你身边。

 


运转工区 孙国强


学习诵读《弟子规》后,我便以此为指引,坚持“日行一善”,这份践行已悄然融入日常,成为无需刻意的习惯。路上顺手拾起散落的垃圾,办公室里关掉同事遗忘的电灯,遇人推车吃力时搭把手,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等等。这些细碎的善意,在他人的道谢声中沉淀为满心的温暖。前些日子,我在医院照料住院的妻子时,一对八十多岁的老夫妇匆匆入院住进了我们的病房。大爷生活无法自理,大妈年事已高难以周全,急得直抹眼泪。见状,我立刻上前帮忙照料大爷。细细询问后才知道,老两口的儿女远在外地,一时赶不回来。大爷突发疾病,大妈实在手足无措。我一边安慰大妈宽心,一边帮着安顿好大爷,又去食堂打来热饭菜,就这样一直照料到老人的儿女从外地赶到。他们听大妈讲完经过,反复向我道谢,还执意要请我吃饭,我婉言谢绝了。在《弟子规》的学习践行中,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已经成为发自内心的第一反应,既为他人送去了一丝温暖,也让自己受益良多。

 

机运工区 李敏


隔壁住着一位独居的陈奶奶,年逾七十,性子却倔得很。她总把垃圾袋堆在门口,说是等攒多了再一起拿下楼。邻居们对此多有意见,但却没有人当面与她提起。这让我想到《弟子规》“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的教诲,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邻里长者,也应当以亲人待之。只是如何“谏”方能“使更”,却需要斟酌。一天,我烤了些核桃酥,趁热端了一碟给陈奶奶。她欢喜地让我进屋。闲谈间,我柔声说:“奶奶,楼道里堆垃圾容易生虫蚁,也招蟑螂。您腿脚不便,要不我每天下楼时顺手帮您带下去?”陈奶奶闻言,脸上笑容顿了顿。我忙补充道:“这核桃酥您要喜欢,我常给您做。垃圾的事您别操心,交给我就好。”我始终微笑着,语气温和。她沉默片刻,叹口气:“闺女,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也为大伙好。其实……我是怕上下楼太频繁,这老腿撑不住。给你添麻烦,我又过意不去。”“不麻烦的。”我笑道,“正好我每天都要下楼锻炼,顺手的事。”自那天后,陈奶奶不再把垃圾堆在门口。每天清晨,她将小袋垃圾整齐放在门内侧,等我敲门来取。有时她还会塞给我一个苹果或几块糖,说是谢礼。更让我惊喜的是,几天后,我看到陈奶奶竟然自己拎着小袋垃圾慢慢走向垃圾桶。她笑着说:“不能总麻烦你,我也得动动。”“怡吾色,柔吾声”,原来不只是说话的技巧,更是一份将心比心的体贴。劝人向善,最好的方式不是指责,而是用善意融化隔阂,用尊重换取理解。这日行一善,善的不仅是环境,更是人心。

 

打印此页】 【顶部】【关闭】  
 

版权所有:鲁中能源集团  地址:山东省肥城市  电话:0538—3131041  传真:0538-3131355      鲁ICP备14016189号-2 管理入口  访问量:16435746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