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国家安全监察总局主办的《中国煤炭报》2012年11月14日以整版的篇幅报道我集团公司安全协管员展延兰的先进事迹。培养典型,选树典型,靠典型引路,是我们集团公司一以贯之地做法。展延兰从普通家属大嫂到全国闻名的好“矿嫂”,既是她心系矿山、以矿为家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靠典型引路、典型驱动的实践创造。希望广大干部员工在集团公司“二次创业”的征程中,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励精图治,奋发有为,立足岗位,扎实工作,谱写出更加绚丽的答卷。
从掘进队队长,到安全协管员,再到帮扶困难职工家庭的山东能源肥矿集团鲁中能源公司欣汝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她散发的女性光彩,照耀着煤矿这个男人的世界——
展延兰的火热人生
●本报记者 庞舒月 高文静
在山东能源肥矿集团鲁中能源公司的井口,记者见到了安全协管员展延兰。对于这个井口,展延兰相当熟悉,即便是闭着眼睛,也能找到。因为,这个井口来过多少次,她自己都记不清了。在这里,她下过井,在井下掘进;在这里,她为矿工送过姜汤、水果和鞋垫。这个井口,见证了展延兰为矿山奉献一生的传奇。
(一)井下当掘进队队长——男职工能办到的事情,女职工也能办到
展延兰是位回族女子,笑起来声音似一串银铃,非常有感染力。1963年,展延兰与查庄煤矿(鲁中能源公司的前身)保卫科职工李连友结婚了。
展延兰爱自己的丈夫,也爱火热的矿山。因为性格泼辣,爱说爱唱,婚后的第二年,展延兰当上了矿上的家属工,做一些捡矸石、洗工衣之类的活,空闲时为职工表演节目。从此,一向性格直爽、热情奔放的她,找到了自己的另一个舞台。
为了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家属委员会经常会组织为他们表演节目。每一次上台前,展延兰都会精心准备。
有一次,展延兰在小品中扮演一位老头,结果表演完卸了妆,职工才知道认出是她,大家都称赞她演得好。至今,说起这件趣事,70岁的展延兰仍笑得合不拢嘴。
其实,让展延兰最为自豪的,还是在井下当掘进队队长近3年的经历。
1976年,唐山大地震给国家的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全国煤炭系统发出“要把自然灾害的损失补回来”的号召。那时,查庄煤矿也提出了“男女老少齐上阵,定叫产量翻一番”的口号。争强好胜的展延兰主动请缨,和40多名30岁左右的矿嫂组成了女子掘进队,并被任命为女子掘进队队长。
据展延兰回忆,那时丈夫上班,家里还有3个未成年的孩子,最大的才上小学,最小的只有三四岁。无奈之下,她和丈夫商量后,把2个小孩子送到幼儿园,每天由丈夫接送。
井下掘进,同煤岩打交道,与电煤钻和铁锨做伙伴,安全、技术、劳动强度,这一个个困难,等着展延兰她们去克服。“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职工能办到的事情,女职工也能办到!”这成为展延兰的口头禅,也成为女子掘进队坚持下去的信念。
10多米的巷道,需要30多根木头进行支护,木棚支护需要用斧子进行修整,这样才能安全可靠。对这些习惯于在厨房拿菜刀的女人来讲,抡斧子修整木棚,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情。一个班下来,她们累得像散了架似的,手掌也磨起了血泡……
尽管艰苦,但女子掘进队队员们并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去克服困难。几经磨练,展延兰带领姐妹们闯过了数道关口,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掘进工。
展延兰认为,在井下工作一定要保质保量完成,否则安全得不到保障。在采掘区队“上纲要、创水平”活动中,她经常跟班作业,打连勤、献公休,24小时不上井。三四岁的小儿子一连几天见不着她是常有的事。有一次,展延兰在休息时吃着馒头睡着了,当第二个班来交接班时,她就假称自己是上井后又下来的,接着又干了一个班。展延兰带领女子掘进队,每个班的煤层巷道进尺达8米多,这一成绩甚至一度超过了全是男职工的掘进队。为此,她被邀请去别的区队介绍经验。
井下作业毕竟是与大自然作斗争,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危险是难免的。女子掘进队成立不久,展延兰的手指被矿车挤伤了,大家劝她上井,但她怕耽误进尺,硬撑着干完当班的工作。
那时没有奖金,可是展延兰和女子掘进队队员从不计较得失,月月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实现了安全、高掘、优质、低耗,达到了当时全国煤炭行业甲级队的水平。为此,女子掘进队年年被评为肥城矿务局、查庄煤矿的先进单位。
1979年上半年,查庄煤矿撤销了女子掘进队,展延兰和她的队员们又回到了地面。
作为百米井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延兰和她带的女子掘进队,成为查庄煤矿人们心中抹不去的记忆。
展延兰说,这近3年的下井经历,不仅磨练了自己,更让自己熟悉了井下安全规程和操作要领。后来当安全协管员时,自己把这些经验和体会一一编排进小品或快板里,职工一听就明白,特别容易接受。
作为一个热心肠,展延兰的事迹可不少。
查庄煤矿地处三县交界处,又属工业密集区,车水马龙,来往人员繁杂,治安管理存在不少困难。展延兰主动干起家属院的治安保卫工作,成了不在编的治安管理员。从1977年到2002年,她对这件事都尽责、尽心、尽力。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天,附近有个号称“西霸天”的恶徒,纠集一伙流氓来家属院找茬儿打群架。他们亮出了刀子、铁鞭等凶器,眼看要出人命。展延兰闻讯赶到,往双方中间一站,叉着腰大声喊:“我看谁敢动手,杀人偿命,你们就不怕犯法?”“西霸天”见展延兰是位普通妇女,就威胁她不要多管闲事。展延兰心一横,用手指着他们说:“今天这个事我就管定了!”凛凛正气使“西霸天”一伙悻悻而去,一场流血事件避免了。
有一年的7月,展延兰去外地进货,途中遇上一伙人持刀打架,有人已经受了伤,流血不止。司机想绕过去,她却喊:“停车,再不阻止就要出人命了!”司机怕吃亏,便提醒她:“这是外地,不是咱们矿上。”她没容得司机继续说,车没停稳就跳了下去。劝架中,几次差点被刀子伤着,可她还是连拉带劝,把那伙人分开。乱子平息了,她才松了口气。
展延兰不是彪形大汉,也不会擒拿格斗,可歹徒不敢在她面前为非作歹,靠得是什么?有人不理解,问她,她说:“你别看歹徒猖狂,其实心虚着呢!只要挺身而出和他们斗争,他们自然要害怕,要退却,法治社会,邪气终究是压不倒正气的。”
(二)协管安全终生事——我的身体重要,孩子们的安全更重要
1973年7月18日,查庄煤矿采煤三区发生了一起冒顶事故,事故中,有3名职工失去了生命。当时展延兰正在做家属工,经常帮工亡职工家属料理后事。眼看着3个美好的家庭因为一起事故而破碎,展延兰心如刀绞。由此,她下定决心,义务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说起展延兰做协管工作的故事,那真是一箩筐。
1980年10月4日,风急雨大。夜里一两点,矿上来电话,说井下出了事故有人员伤亡。接到电话后,展延兰二话没说,穿上衣服骑上自行车就上了路。雨水顺着她的头发往下流,她只能眯着眼顶风冒雨前行,七八里路走了近1个小时。到了矿上,她顾不上休息就帮着处理事故。天亮后,她又来到工亡职工家中,安慰家属,安定人心。
在展延兰的心里,职工的安全大于一切。2011年9月,采煤区队的白岩明在井下干活,图省事违章蛮干,结果被安监员发现,记了严重违章,还在广播、电视上曝了光。白岩明的妻子觉得丢人,三天两头跟他吵架。展延兰知道这件事后,就到白岩明家做思想工作,终于说服了小两口。从那以后,白岩明始终都坚持自主保安、按章作业,如今成了班里的骨干。
由于在井下工作过,展延兰深知在井下工作的苦与累,也深知在井下不能分心的道理。她牢记肩负的责任,经常对姐妹们说:“可别小看了安全协管工作,表面上在井口给下井职工送水补衣钉纽扣,慰问帮教送温暖,实际上协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煤矿安全生产,关系着每个职工家庭的幸福和谐。”因此,家属院里若发生了婆媳不和、夫妻吵架、邻里不和等事情,只要展延兰知道,她总是去劝解。
2011年夏天,展延兰一连几天都到刘来法家中去。原来,刘来法两口子因为孩子上大学报志愿的事情正在闹矛盾。刘来法的妻子小夏埋怨他只知道忙工作,不关心孩子上学的事情。展延兰耐心地给小夏做思想工作,她说:“目前咱矿采煤接续紧张,只有抓紧施工才能为下一步的采煤接续打下基础,要不然咱们没煤可采,刘来法为矿上忙成这样,咱们做家属的应该大力支持。再说,孩子的志愿让老师指导一下不更好吗?”说完,展延兰又急匆匆地找来了两位老师帮着孩子填报志愿。
这样的小事看似寻常,但是要想圆满解决,不知要跑多少路费多少心。经过展延兰长期努力,一些工作散漫的职工变成了热爱本职工作的生产骨干。据统计,有近百名安全意识淡薄的人员在她的帮助下成了安全生产骨干,有20多人还担任了副工长以上的职务。
近年来,随着鲁中能源公司“二次创业”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职工远赴贵州等地投身新区建设。留守老区的家属也越来越多,在照料老人、照顾子女等方面都存在着困难。关心、支持、爱护创业者和创业者家庭成为女工家属安全协管会的一项主要工作。
按照公司的安排,展延兰带领着她的安全协管员到区队、进家庭,帮助大家解决困难。她还安排到贵州探亲的安全协管员,多抽出些时间给职工们拆洗被褥,缝补工作服,把协管安全工作又延伸到了新区,把关心送到了新区建设者的心田。
在安全协管岗位上,展延兰一干就是40多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没有退缩,她把这项工作当成了自己应尽的本分和责任。40多年来,一碗碗姜汤传递于她和矿工之间;一句句关切的话语和美好祝愿,传递到矿工的心田。40多年来,她带领大家绣了成千上万的“安全生产”鞋垫,组织了多台文艺节目……
“每次在井口看到展姨,都感到特别亲切、温暖,吃着她送来的饺子、月饼,心里暖洋洋的。”矿工王师傅这么说。当春节、中秋节等节假日,一家人团聚的时候,展延兰却出现在井口,为下井的职工表演文艺节目;当别人都下班回家,忙着吃饭休息时,展延兰正在井口为下井的职工送水果、送姜汤。
每年,展延兰都坚持从自己收入中挤出钱来为一线职工送去水果、鸡蛋等。有人笑她“傻”,拿自己的钱给别人,展延兰听后总是一笑了之。40多年来,仅展延兰和姐妹们自发购买的慰问品价值就达12万多元。
当问到是什么让她不间断地为一线职工开展送温暖活动时,展延兰笑着说:“一线职工长年累月奋战在百米井下,每次到井口,看到他们高兴地拿着我们亲手缝制的鞋垫,吃着水果,看家属大嫂们表演安全节目,再和他们说说安全话,我这心里才舒坦。最欣慰的是现在公司安全抓得挺紧,区队一级也落实得好,安全事故越来越少了。”从事安全协管工作40多年来,展延兰赢得了大家的拥戴,还获得了“全国煤矿好矿嫂”等荣誉称号。
如今,展延兰70岁了,但她为了赶点到井口送温暖,常常来不及吃饭;为了赶制鞋垫和布袜子,常常蹬缝纫机一干就是一个晚上,累得腰酸腿疼;有时身体不舒服,就吃上药,再赶往送温暖现场……有的人劝她说,这么大年纪了,不要亲自去了,身体重要。可是展延兰却说:“干安全协管工作和干别的不一样,自己去做,更觉得踏实。我的身体重要,孩子们的安全更重要啊。”
(三)
为企业分忧是责任——矿山就是个大家庭,咱矿山人都是我的亲人
今年8月,中国能源化学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展延兰“全国煤炭系统协管安全杰出奉献奖”。不久前,展延兰收到上级给她颁发的1万元奖金。领奖时,展延兰作出了一个决定,把奖金全部捐给企业救助基金会,用于救助特困家庭。“矿山就是个大家庭,每一个矿山人都是我的亲人。”展延兰经常这样说。
作为安全协管员,展延兰对每一位职工、每一位工亡职工家属,都如亲人一般,尽己所能给予照顾和关心。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由于煤矿井下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前几年,不少井下大龄青年找对象成了难事。一些大龄青年,因找不到对象,整天闷闷不乐,心情不舒畅,上班也无精打采。为此,展延兰主动参加了鲁中能源公司工会的“红娘协会”,积极为井下大龄青年牵线搭桥,介绍对象,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职工孔令云是个孤儿,31岁了还找不到对象。为此,他经常愁眉苦脸,哀声叹气。展延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多方了解,她终于在当地为孔令云找到了对象。不仅如此,她还带人为孔令云布置了新房,置办了家具,帮他把婚礼办得风风光光的。
多年来,展延兰先后为40余名井下大龄青年牵上了红线,其中有16对回汉青年结为连理。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矿山红娘”。
对待工亡职工家属,展延兰更是倍加关心。她说:“这是咱们煤矿的特殊群体,要让这些失去顶梁柱的家庭得到更多的温暖。”
多年的安全协管员工作,不仅使展延兰和矿区职工紧紧联系在一起,更使展延兰视矿如家、爱矿如家。
为矿山做点事始终是展延兰的心愿。1973年,展延兰发现“农转非”来矿的职工家属越来越多,人口多,全靠一个职工上班挣钱,日子过得紧巴巴。尤其是一些工病亡职工家属,家庭的“顶梁柱”没有了,仅靠矿上的抚恤金和救济金来维持生活,日子相当难过。展延兰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她想,若把这部分人组织起来,干点事,一方面,为企业分忧,少让领导为这些人操心,集中精力抓大事;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这些困难职工家庭的收入,减轻了她们的经济负担。
资金不够,展延兰就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借,没有技术就到兄弟单位去学,没有技术人员就到外面去请。为了考察项目,她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在筹建水炮泥厂时,她和家属牛爱琴到杭州去催货,人生地不熟,不知跑了多少路。住旅馆、吃饭,总是找最便宜的。办完手续,牛爱琴对展延兰说:“展姨,你为了咱们大家伙操心、费力,好不容易出来一次,咱就在这里多待两天,放松放松吧!”展延兰却说:“不行,咱们出来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工病亡和残疾职工家属们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在这里多待一天,就多花一天的钱,等以后条件好了,跟大家一块来玩,不是更好吗?”
就这样,展延兰带领大家克服种种困难,靠着不服输的闯劲和拼劲,先后办起了家属餐饮店、家属拣选厂、水炮泥厂、家属售煤点、缝纫社、理发店、挂面房、养殖场等14个小厂和店铺,还扩展了家属食堂销售点,最好的时候年产值达百万元。2000年,这些小厂和店铺集中起来,归欣汝综合服务中心管理,展延兰为服务中心主任。
在让哪些家属进欣汝综合服务中心上班方面,展延兰没少动脑筋。在她的选择条件里有一条永远是第一位的,那就是“工病亡职工家属、困难户优先”。于是,几乎所有的工病亡职工家属和相当一部分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属均顺利进入服务中心,增加了收入,解决了生活困难的实际问题。
工亡职工家属邱秀英体弱多病,重活干不了,还要养活几个孩子。展延兰主动找到她,为她在拣选厂安排了较为轻松的工作。每月收入近千元,再加上原有的抚恤金和企业的救助,邱秀英不但解决了全家人的吃饭问题,并且把孩子都陆续培养成了大学生。邱秀英心里清楚,自己的劳动能力有限,展延兰是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自己。她说:“今生今世也报答不了展大姐的恩情,她是我们家最亲的人。”展延兰经常对工病亡家属说:“只要你们愿意来我这里干,什么时候来,我什么时候接收。”
到目前为止,累计有400余名困难职工家属先后进入欣汝综合服务中心工作,展延兰以这样的方式关心着矿山的特殊群体,默默地为企业分忧,为职工解难。
这么多年展延兰每天在外面忙,老伴李连友不抱怨吗?李连友说:“不抱怨,我支持她。”展延兰听后说:“3个孩子都抛给了他,咋不抱怨?前些年也抱怨,现在是真不抱怨了。不过,老李真是好脾气,摊上他是我的福气。”
每天早晨五点半,展延兰准时起床了。她匆匆吃过饭,打扮整齐,穿上时尚的服装,戴上茶色墨镜,脚蹬中跟皮鞋。约六点半的样子,她就出发了,到养殖场转上一圈,到拣选厂看一看。每逢尾数是“1、5、9”的日子,她还要带领大家去井口送姜汤、送水果。这一走,就要到晚上六七点钟才回到家里。这样风里来雨里去,她一坚持就是40多年……
(刊发于《中国煤炭报》2012年11月14日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