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专题教育
文化生活
 
【“我最珍视的相互之间”征文】互相支持沟通形成正能量

 

发布日期:[2014/8/21 10:03:39]   信息来源: 运搬工区 李光峰

 
  

    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老的管理办法不能适应当代管理的要求,如何做到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关心,让员工认可,积极主动的干好本职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潜能,提升自我营造和谐向上氛围,是当前管理的关键,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严峻、困难的情况下,区队内部抓好员工队伍稳定,只有及时沟通,才能发现工作中存在问题,制定出应对措施,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

    在区队管理工作中,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一个人能力多么强大,都不可能一个人解决所有问题,只要把全区员工组织起来,组成一个高效工作团队,充分调动每一名员工的积极性,把不同班次、工种,组成的互相协作,才能更好地去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正所谓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

    区队管理需要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只有同心协力不断向上的动力,它会让每名员工产生一种家的归属感,觉得这个区队管理亲情化、人性化,每一个员工都渴望得到领导和蔼可亲的问候,同事真挚友好的帮助,这些行为都会让他们产生“家”的感觉,当员工和谐的融入了这个大家庭之后,他的思想意识就会得到升华,就能处处以区队的利益为重,严格要求自己,工作态度就会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愿意以实际行动为区队出主意想办法,可以说一个好的区队管理理念,它的生命力就越旺盛,越长久,员工士气越高扬,越充满活力,越具有战斗力。

    一个区队的人员构成往往是多种多样,不同工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学历人员都有,区队管理应该根据不同特点量才使用,安排最合适的人员去做最适当的工作,做到人尽其才,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才能充分激发出个人潜能,也不能按照个人的偏好或者关系亲疏远近来安排工作,为了更好地了解员工,应该经常与每一名员工进行谈心交流,观察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有的人内向,有的人外向,有的人沉着冷静,有的人焦虑不安,有的人脾气好,有的人脾气躁,区队管理上要深刻认识他们不同性格特性,根据不同性格特点安排从事不同的工作,让员工特性与其工作相匹配,也要知道他们还缺少哪些方面知识或者技能,从而使每名员工在其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潜能。

    打铁先要自身硬,只有自己出众,才能信服群众,要让员工支持你,信服你,做管理工作离不开员工的支持,如果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认可和拥护,管理工作就会陷于被动,领导“服众”与否取决于其“出众”的程度如何,管理干部只有在学识、能力、品行等方面“出众”才能赢得员工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比如积极进取的工作精神,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充分信任和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等等,才能树立良好的威信。

    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工作中让员工充分发表意见,让员工敢说话、愿意说话,员工提出的建议只要对工作有利、对大家有利、对安全生产有利,就要积极采纳。原来靠拍桌子砸板凳、恶语伤人、不讲道理的办法,决不能使用,学会尊重别人,别人才能尊重你。

    沟通贵在坦诚相待,为人过日子,每家都会有事情,婚丧嫁娶、生老病死,这些事情给我们创造了沟通的机会,我们要放下架子,用自己的行动为员工撑面子,人都是有感情的,这些事情长期做就会出效果,影响带动一大批人,平时就是干部有些不到位,员工也都能体谅,甚至有些员工因各方面原因,工作出现失误,不好意思见领导,这就是感情的作用。

    人无完人,难免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如何让员工既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又能让员工引起重视,接受教训,制度是钢性的,语言是柔性的,任何时候不能一竿子打死,说话不留余地,好像一出问题就一无是处,否定了以前好的工作,本身任何一个人,谁也不想把工作干坏,有些人工作出现问题,员工个人就很自责,有些时候也很委屈,我们要静下心来帮助员工找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原因找到了,措施到位了,员工认可了,然后根据制度落实考核,这样员工能接受,其他人也能引起重视并接受教训。

    作为一名区队管理人员与员工交流沟通,要从身边事做起,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并且要用感情去感动他们,真诚的与他们进行心灵沟通,而不是冷冰冰的使用各种手段去惩罚他们。和蔼可亲会使他人感到快乐,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也要注意火候,要让员工能够感受你的真心,一旦员工感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他们的工作热情就会高涨,被激发出来。

    在管理中要注意管理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处理日常管理事务时,要软硬兼施,讲出恳切朴实之言,流露真情实感,尊重而不放纵,通过合适的奖罚来赢得员工的信赖和支持,为集团在困难经济形势下实现闯关突围,共取二次创业、二次改制,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形成和谐向上、争做贡献的良好氛围!

 

打印此页】 【顶部】【关闭】  
 

版权所有:鲁中能源集团  地址:山东省肥城市  电话:0538—3131041  传真:0538-3131355      鲁ICP备14016189号-2 管理入口  访问量:16317063 次